这是一个关于“红线”的专题。

 

在中东,很多出海团队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:明明是全球畅销的产品,到了当地却总是卡在审核环节。看似只是流程上的问题,但实际上,这些背后都有一条条看不见的红线,它们来自宗教、社会习俗和政治环境。

 

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不是小厂商才会踩的坑。即便是索尼、任天堂这样的大公司,也在中东市场踩过红线。一款游戏里混入几句经文、一段配乐里出现宗教祷告声,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。换句话说,连这些全球巨头都难免“踩线”,更不用说资源有限的出海团队了。

 

在“别踩红线”(上篇),我们要先弄清楚:中东的审核到底在审些什么?

 

审核不是流程,而是一道文化筛选


在很多市场,比如欧美,审核主要是技术和合规问题,比如隐私保护、支付安全、知识产权等。开发者只要按照平台规范去做,大体上就能顺利通过。但在中东,情况要复杂得多。这里的审核不只是一个流程,它更像是一道文化筛选。


之所以更难,是因为审核往往带有价值观的判断:你的内容有没有触及宗教禁忌?角色形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?主题会不会被解读为政治挑衅?

 

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,更多是文化和社会环境决定的。换句话说,你的产品能不能上线,不光取决于功能和玩法,更取决于它能不能在当地被“接受”。

 

这也是为什么连索尼、任天堂这样的国际大厂都会踩雷。它们在全球市场游刃有余,却依然在中东遇到阻力。因为在这里,审核背后真正考验的,是你对红线的理解和尊重。

 

这些红线大致可以分为:

  • 宗教禁忌:任何对先知、经文、圣地的不敬。

  • 女性形象:角色服饰和姿态,是否符合公共道德。

  • 暴力与上瘾:战乱国家对血腥和沉迷题材特别敏感。

  • 赌博与LGBTQ:几乎是零容忍。

  • 政治符号:涉及领土、民族、政权的争议话题。

 

换句话说,中东的审核并不是孤立的技术问题,而是一整套文化价值观在发挥作用。

 

下面,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知名公司的案例,顺着它们的“踩线瞬间”,去更加深刻地理解中东市场背后真正的文化逻辑。
 

从宗教到性别,出海必须避开的几类红线
 

宗教:神圣不可娱乐化

 

伊斯兰教在中东有着决定性的地位。信仰不仅影响日常生活,更渗透到所有文化表达之中。

2008年,索尼准备上线一款备受期待的游戏《LittleBigPlanet》。在测试阶段,有人发现背景音乐里采样了两句《古兰经》经文。对大多数玩家而言,这只是音乐的一部分,但在穆斯林眼里,这是严重的亵渎。最终,索尼不得不紧急召回光盘,推迟全球发布。

640_1_d64a12b9d9.webp

这并非孤例。任天堂早期的《塞尔达传说:时之笛》,原版中曾出现类似伊斯兰祷告声的配乐,后来也被悄然替换掉。因为在中东,这类细节会被解读为对宗教的不敬。

 

这起事件的影响超出了游戏本身,它让很多厂商第一次意识到:哪怕只是一句歌词、一段配乐,只要触碰到宗教禁忌,都会引发巨大反弹。
 

女性:角色服装背后的社会观

在中东的公共生活中,女性形象有着严格的社会规范。许多国家要求女性在公共场所穿着保守,避免裸露。
 

这也延伸到了游戏世界。很多国际厂商在进入中东市场时,会给女性角色“加衣服”。有的厂商在宣传图上给女性角色加长袍,遮住手臂和腿部;有的则在游戏内推出“中东专属皮肤”,让角色看起来更端庄保守。

640_16b903cc78.webp

这种本地化修改在其他市场可能引人发笑,但在中东却是必要的。因为女性裸露形象不仅可能被监管机构认定“不符合公共道德”,还会引发舆论批评。

 

而且,这类敏感并不限于“穿得多少”。在日韩大受欢迎的“萌”元素,到了中东却可能被批判为“擦边”甚至“儿童色情”。一些设计者原本只是想营造可爱风格,却在不同的文化视角下触碰到了性与道德的界限。

 

暴力:真实伤痛下的敏感
 

中东很多国家经历过战争和动荡。这让他们对游戏中的暴力场景格外敏感。

 

以伊朗的《Clash of Clans》为例。2016年,伊朗司法部援引心理学家报告称,游戏带有“鼓励暴力、部落冲突”的风险,可能破坏青少年心理和家庭关系,于是决定封禁。

640_2_1251206f52.webp

在当地语境中,这并非“暴力太多”这么简单,更是涉及“部落对抗”这一敏感社会隐喻。游戏机制如果与现实冲突记忆或社会结构产生共鸣,就可能触发监管严查。
 

娱乐边界:Pokémon Go的”安全威胁“

2016年,《Pokémon Go》席卷全球,但在中东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。

640_3_a3bae6d263.webp

在沙特和伊朗,这款游戏被指控有多重问题:

  • 它的“进化”设定,被宗教学者批评为宣传进化论。

  • 游戏内符号被解读为带有犹太复国主义暗示。

  • 更现实的担忧是:玩家四处走动抓怪,可能无意进入军事区,引发安全风险。

 

于是,这款风靡世界的游戏,在中东部分地区直接被封禁。
 

赌博:禁忌与金融体系的映射

在中东,赌博(Maisir)是最严格的红线之一。任何与博彩相关的游戏元素,哪怕只是“抽卡”“开箱子”的影子,都可能被解读为鼓励赌博,从而遭到用户和监管的双重抵制。

 

在穆斯林国家,整个金融体系都围绕“避免赌博与不确定性”展开。这种逻辑同样影响到支付产品的设计。例如,本地流行的“先买后付”(BNPL)服务Tabby,就必须符合伊斯兰金融规则:

  • 提供无息分期付款;

  • 如果出现延期还款,也不会对用户收取滞纳费用(default fee),以避免触碰“利息”或“惩罚性收费”的红线。

 

换句话说,对赌博的抵触不仅仅体现在游戏和娱乐内容上,更深刻地渗透在金融和支付体系中。这正是文化与商业交织的典型例子。

LGBTQ:完全不可触碰的禁区

如果说暴力和女性形象还有灰度地带,那么LGBTQ就是中东几乎零容忍的领域。

 

2022年,六个海湾国家联合要求Netflix下架含有同性恋情节的剧集。原因很直接:这类内容被认为“违反伊斯兰价值观”。在沙特、阿联酋,涉及同性恋主题的网站和App几乎全部被屏蔽。

 

这意味着,任何包含彩虹旗、同性恋角色的游戏或App,在大多数中东国家都难以上线。

 

风俗的另一面,日常生活中的细节

要理解这些红线,就要看看中东人的日常风俗:

  • 斋月:每天日出到日落禁食,晚上才开斋。游戏或App如果在斋月期间发布活动,最好避免过度狂欢式的宣传。

  • 饮食禁忌: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和酒精。游戏里的“烧烤猪排”“喝酒回血”,可能在其他市场是小彩蛋,在这里就是冒犯。

  • 娱乐习惯:在一些保守国家,音乐和舞蹈也存在争议。舞蹈类游戏、带酒吧场景的派对游戏,可能难以通过。

这些风俗与日常约束,决定了哪些内容会被社会接受,哪些则会被排斥。

不只是流程,而是文化的考验
 

中东市场的审核,从来不只是冷冰冰的流程,而是一场关于文化的考验。经文、服饰、暴力场景,甚至一个细节符号,都可能触动社会深层的敏感点。
 

对于出海团队来说,理解这些文化红线,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。但这并不是全部。文化背后,其实也牵连着商业运作的方方面面:比如在某些国家,宗教习俗会影响消费习惯,支付方式是否符合本地监管也可能影响到审核结果。

 

很多细节问题在业务刚起步时并不容易发现,但一旦触发,就可能影响收款、惹上合规麻烦,甚至拖慢拓展进度,往往会带来用户投诉或监管压力。


作为商户,最在意的无非就是:业务能不能顺利跑下去?市场能不能继续做大?PayerMax深知这些顾虑,凭借长期陪伴出海商户的经验,帮您提前预警、快速应对,把风险挡在前面,让增长更安心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 

所以,这篇文章只是专题的开端。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红线的观察,把问题讲清楚,也为后续更深入的讨论埋下伏笔:当文化与监管叠加在一起时,出海企业该如何应对,支付和合规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?这是我们在下篇里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。